走进延安圣地 学习延安精神

走进延安圣地    学习延安精神       2011年5月13日-16日,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北盛公司党支部带领29位党员、干部和群众乘坐吉祥航空飞往西安,第二天又坐车5个多小时的行程,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全体同志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走进了杨家岭和枣园,通过亲自瞻仰这些共和国缔造者、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曾经住过的低矮围墙、简陋窑洞,重温了党的历史,深刻领会了延安精神。       我们来到高耸的宝塔山下,在干涸断流的延河水畔,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的杨家岭和枣园,认真倾听讲解员娓娓诉说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史事,感受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穷山沟土窑洞的延安创造出来的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       我们走进枣园、杨家岭毛主席当年居住的窑洞,听讲解员讲述那个年代的毛主席在寒冷的窑洞里奋笔疾书的故事,伟人的身影是如此清晰。在《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159篇文章里,毛主席在凤凰山完成的有16篇,在杨家岭完成的有40篇,在枣园完成的有28篇,在王家坪完成的8篇,再加上在安塞、保安、瓦窑堡等地完成的重要文章,一共有112篇!至于毛主席在窑洞里的13年时间里,一共起草了多少份文件,发出了多少份电报、信函,可能至今都没有人能以准确的数字统计出来。       凤凰山麓吴家窑洞里那个陈旧的木炭火盆在为历史见证,为了写出《论持久战》,毛泽东曾通宵达旦挥毫疾书,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杨家岭窑洞里的那盏小小的油灯会告诉你,毛主席为了赶写《新民主主义论》,可以连续几个晚上不合眼。      当我们走进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恢宏的建筑,深湛的思想,鲜明的主题,磅礴的气势,翔实的史料,感人的场面,辉煌的业绩,以无可辩驳的历史原貌雄辩地证明:是延安摇篮的哺育,是历史的选择,是千百万中华优秀儿女的英勇奋斗,是毛泽东思想的培育,我们的党才有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诞生在贫困的土窑洞,诞生在血与火交织的战场;诞生在一幕幕壮丽的革命历史活剧中。       毛主席说:“延安窑洞有马列。” 我们在延安看到的中国革命的经典传奇,是由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的土窑洞里开创的。是他们驻扎在延安的丘陵沟壑,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伟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千军万马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使他们在创造出如此震撼世界的史诗般伟大变革的同时,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与马列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开创了指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延安精神。       迄今为止,从延安窑洞诞生的延安精神,作为奠定新中国的基石,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作出了重大贡献;延安精神所表现出的精髓——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内涵,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祖国和民族所独有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走进延安、观瞻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之旅,给我们留下的是太多的教育与启迪,得到的是太多的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与钦佩。我们敬佩老一辈革命家们当年在延安的黄土、窑洞里探索革命真理;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在国民党反对派的封锁围剿中,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苦、与祖国民族共命运。       我们敬佩老一辈革命家们在当年如此艰苦条件下竟能写下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反对本本主义》、《论持久战》、《改选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一批奠定延安精神的光辉著作。       这些在低矮的窑洞和昏暗的灯光下挥就的光辉著作,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催人奋进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仍然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相信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只要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就一定能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任何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彼岸!